https://www.hdzikao.com

新民法典正当防卫标准(防御与防卫有什么区别)【新民法典正当防御与防卫有什么区别防御与防卫有什么区别】

[导读] 大家好,今天小热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防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防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新民法典正当防卫标准 防御与防卫有什么

新民法典正当防卫标准(防御与防卫有什么区别)【新民法典正当防御与防卫有什么区别防御与防卫有什么区别】

大家好,今天小热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防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防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新民法典正当防卫标准
  2. 防御与防卫有什么区别
  3. 防御与防卫有什么区别
  4. 一文看懂正当防卫的定义及防卫过当、故意伤害的区别!

一、新民法典正当防卫标准

正当防卫需要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1、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

2、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

3、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人;

4、正当防卫不能超越一定限度;

5、对不法侵害行为人,在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时,所造成损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过当怎么判罪

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和司法实践的经验,在对防卫过当量刑时,应考虑以下情节:

1、过当程度

过当程度的大小体现了社会危害性程度,因而影响到防卫过当的量刑。

2、防卫动机

在过当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其防卫行为是出于何种动机,例如是为保护国家、公共利益,还是保护本人利益,显然影响对防卫过当的量刑。

3、权益性质

正当防卫所保护的权益的性质,在对防卫过当量刑时,应该加以考虑。

4、社会舆论

在对防卫过当量刑时,还要考虑社会影响,既不挫伤公民正当防卫的积极性,又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严肃性。“抡起一个木制小椅子挥了了过去打中于某头部造成重伤”应该属于重伤,害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但由于该行为是防卫过当,根据《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所以,这有可能判三到五年的有期徒刑。

正当防卫涉及的重大案件,不法侵害人有的受到重大伤害,有的死亡。“死者为大”“死了人就占理”,这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不管死伤者的行为本身是否正当,其家属、亲属往往以此为由向司法机关施加压力,有的甚至形成集体闹访,危及社会稳定。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二、防御与防卫有什么区别

防御是一种预先准备的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提前制定相应的对策。比如,在面对即将到来的恶劣天气时,人们会采取一系列防御措施,如加固房屋、储备食物和水、清理排水沟等,以防止可能发生的灾害。

防卫则更侧重于应对直接的威胁和攻击,是一种即时的应对策略。正当防卫是指当个人的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以保护自身安全。例如,如果有人试图对你进行暴力攻击,你有权采取防卫措施,即使这可能涉及到使用武力,只要你的行为是合理的,且在必要限度内。

防御和防卫虽然都涉及到保护自己,但侧重点不同。防御更多是一种预防性的措施,旨在减少潜在的风险;而防卫则是一种即时的反应,用于应对正在发生的威胁。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全面的安全保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注重提高防御意识,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准备,减少可能的风险。同时,我们也需要具备防卫能力,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

无论是防御还是防卫,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因此,在制定防御策略和实施防卫措施时,应当遵循正当、合法的原则,确保自己的行为不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应当学会如何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防御和防卫措施,以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防御与防卫有什么区别

防御,是一种策略和准备,针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做出预防和准备。比如,面对即将到来的暴雨天气,人们需要提前采取措施,如加固堤坝,储备沙袋,确保在洪水来临时能够有效应对,减少损失。防御的核心在于预见性和预防性,通过提前规划和准备来减少潜在的风险和损失。

防卫则是一种即时的反应和抵抗,针对外界的主动攻击。正当防卫是在个人或他人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采取的抵抗行为。例如,当你面临攻击,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而进行的反击。防卫强调的是即时性和针对性,它要求在特定情况下迅速做出反应,以保护自己或他人不受侵害。

防御与防卫的区别在于,防御更侧重于预防和准备,而防卫则更侧重于即时反应和抵抗。防御是一种长期的策略,而防卫是一种短期的应对措施。防御的目标是减少风险和损失,而防卫的目标是立即保护自己或他人不受伤害。

在实际应用中,防御和防卫往往是相辅相成的。防御可以帮助我们在面临威胁时做好准备,而防卫则是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或他人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防御措施和适当的防卫行动,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正当防卫必须在合法范围内进行,不能过度或滥用。在采取防卫措施时,需要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总之,防御与防卫虽然都旨在保护个人和集体的安全,但它们在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时机上有所不同。理解这两者的区别有助于我们在不同的情境下做出更有效的应对。

四、一文看懂正当防卫的定义及防卫过当、故意伤害的区别!

众所周知,在遇到歹徒或者危险分子的时候,我们采取正当防卫是不用承担法律责任的,但有时正当防卫与故意伤害往往就是一线之隔,稍一不留神,我们本应该属于正当防卫的行为就会变成故意伤害,那么正当防卫与故意伤害的区别是什么呢?下面就听听小编的介绍吧。

一、正当防卫的界定

我国《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正当防卫的条件

1、有实际不法侵害的存在。不法侵害是客观、现实存在的,而不是假象可能会发生的不法侵害。不法侵害包括构成犯罪的不法行为,也包括未构成犯罪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之类的不法行为。

2、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当不法侵害人正在预备实施侵害行为,或已经实行完毕侵害行为,如果行为人在实施防卫,那么属于防卫不适时,不成立正当防卫。

3、防卫行为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人进行,而不能针对第三者。

4、有正当的防卫意图,需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不具有防卫意图而实施的貌似正当防卫的行为,如挑拨防卫、互相斗殴等,不是正当防卫。防卫挑拨不成立正当防卫一般仅限于当时的条件,如甲今日挑拨乙,乙几天后才攻击甲或找好帮手后才攻击甲,甲可以对乙进行正当防卫。互相斗殴结束后,一方觉得吃了亏,又重新纠集起来侵害另一方,对被侵害人来说并没有继续斗殴的故意,因而可以对侵害人实施正当防卫。

5、没有超过必要限,造成重大损害。

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上述为正当防卫可以造成伤害和死亡结果的规定,也称特殊防卫。正当防卫需要有一个限度,这个度如何把握需要结合不法侵害行为的性质、强度、所侵害的合法利益的重要程度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范围,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一个区间,只要防卫行为造成的损害属于限度区间,都不承担刑事责任。

二、正当防卫的转化

1、特殊防卫与互殴行为

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发生的互殴及其转化行为,大部分是因为口角或邻里纠纷等一般的民事纠纷引起的,也有少部分是聚众斗殴等,一般不存在特殊防卫权。但是如果在互殴过程中,双方停止斗殴后,一方受他人鼓动或出于报复侵害的目的又突然袭击对方,或者互殴的一方自动放弃斗殴(如求饶)或主动退出斗殴现场(如逃走),应当认定其已经终止了自己的非法暴力侵害行为,如另一方仍继续加害,此时,互殴已转变为一方殴打另一方。被侵害人为维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而实施的制止不害人为维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而实施的制止不法侵害行为应当属于特殊防卫,而不能因为先前的互殴行为否认其防卫权的存在。

2、挑拨防卫与特殊防卫

挑拨防卫,是指出于加害对方的故意,挑逗对方向自己实施某种不法侵害行为,然后以正当防卫为借口对对方加以侵害的行为。挑拨防卫行为的特征符合故意伤害行为的条件,因此挑拨防卫应当以故意伤害行为论处。挑拨防卫和特殊防卫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合法的防卫目的,即主观上是否具有伤害对方的主观故意。上述案例中,如果有证据能够证明赵某对白某的辱骂行为系挑逗白某对自己实施不法侵害,然后以正当防卫为借口向对方加以侵害,那么赵某的行为即可认定为防卫挑拨。

3、携带凶器防卫与特殊防卫

随身携带凶器进行防卫的问题是故意伤害案件中常见的问题,如上述案例中雷某,在被殴打之前即随身携带刀具,对于故意伤害案件中,使用国家管制刀具从而导致对方遭受严重的人身伤害进行防卫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的问题也存在争论。从主观目的上看,如果携带凶器有明确的目的,如为了挑起事端从而伺机伤害对方,此时构成挑拨防卫,是故意伤害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如果携带凶器的行为是为了自我保护以此防止随时可能遭受的不法侵害,在此情形下即使携带凶器的行为是违法的,但如果防卫人在携带凶器过程中遭受到不法侵害而使用凶器进行防卫的,可认定为正当防卫。在使用凶器防卫过程中造成的侵害人严重伤害后果的,如果这种伤害后果是明显超过防卫所需限度的不必要伤害,则构成防卫过当。

4、特殊防卫与防卫过当

在故意伤害案件中对伤害行为人实施的正当防卫,更容易造成对不法侵害人人生命健康权的损害,有时甚至会剥夺不法侵害人的生命。因此故意伤害案件中的正当防卫亦需要掌握必要的限度,如果在正当防卫过程中超过必要的限度,就构成防卫过当。

特殊防卫过程中因没有必要限度的限制,因此不存在防卫过当的问题。防卫过当仅针对一般的正当防卫而言,因此特殊防卫和防卫过当最明显的区别在于防卫前提不同,即不法侵害的程度不同。特殊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必须达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防卫过当针对的不法侵害不需要达到此程度。

在故意伤害案件认定“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防卫,以造成不必要的重大损害为重要标志,即只有在造成重大损害的情况下,才可能存在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问题。“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主要可包括以下情形:

(1)防卫行为所保护的利益明显小于不法侵害人侵害的利益,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不必要的重大损害;

(2)不法侵害行为明显不具有紧迫性,防卫人却采取了强度大、急迫的防卫手段,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不必要的重大损害;

(3)根据防卫的发展过程,明显没有必要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的防卫手段即可制止不法侵害,但防卫人却采取了这种防卫手段,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不必要的重大损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防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防卫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