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dzikao.com

三国群英传7初期怎么打(三国群英传7最好用的武将排是什么啊?)【《三国群英传7》新手攻略】

[导读] 大家好,今天小热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群英传7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三国群英传7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三国群英传7初期怎么打 三

三国群英传7初期怎么打(三国群英传7最好用的武将排是什么啊?)【《三国群英传7》新手攻略】

大家好,今天小热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群英传7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三国群英传7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三国群英传7初期怎么打
  2. 三国群英传7最好用的武将排是什么啊?
  3. 三国群英传7新手攻略

一、三国群英传7初期怎么打

三国群英传7初期打法:

1、开始派出部队去攻击,部队选典韦、马超、赵云,其他两人选带弩兵的武官,先在江南和日本打游击;

2、战场开始,首先用典韦,典韦一马冲到可以用短戟打到城墙的位置,然后开始拆墙;

3、派出马超的铜锤拆墙,赵云拿弓和迅雷拆墙;

4、不停的进行拆墙游击战,7级后,带庞统和孙坚等有投石车的人即可。

二、三国群英传7最好用的武将排是什么啊?

在《三国群英传7》中,我认为吕布是物理攻击能力最强的武将。他拥有出色的攻击力和生存能力,是队伍中的核心输出。赵云以其极高的移动速度著称,能够在战场上灵活穿梭,突袭敌军。关羽的必杀技非常强力,能够在关键时刻扭转战局。张飞虽然在游戏中评价不高,但他独特的技能和强大的群体攻击能力仍然不容忽视。

孙策、张辽、许褚、魏延这些武将虽然在游戏中也有很高的评价,但在我看来,他们的表现略逊一筹。他们的技能和属性虽然不错,但在整体实力上难以与前面几位相提并论。

另外,诸葛亮和黄月英这对组合在游戏初期表现极为出色。诸葛亮拥有强大的指挥技能,能够招募机械兵协助战斗,而黄月英则拥有出色的辅助能力,可以为队伍提供持续的增益效果。随着游戏进程的深入,他们的技能和必杀技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大,为队伍带来巨大的助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吕布、赵云、关羽、张飞是《三国群英传7》中最佳的武将组合,而诸葛亮和黄月英则是初期战斗力最强的辅助组合。

三、三国群英传7新手攻略

1. 如何快速增加士兵?

答:最近在玩《三国群英传》时,我发现了一个快速统一的方法。基本在最高级23级就可以实现。首先,我是自创武将,有6个武将,2个智力在95以上的,技能开始学习腾龙和闪电枪。兵种上还是选择步兵。4个武力在95的。技能学习闪电枪和引魂术。在选择城池上,我一般选择实力比较弱的地方。首先,两个智力高的武将出去开发,最主要的是寻求人才。其余4个武将开始进攻其他的城市。对阵时,首先武将在前。只要敌人冲出来一个武将基本上就可以打败两支部队。第一回合,武将一个人用闪电枪就可以把对方全部杀死。第二回合,兵先冲,武将在后。基本上也可以把对方全部杀死。这样用不着一个小时你起码会有5坐城池。武将也会有个20个的样子。这时你就要考虑巩固你的后方。比如在中原你就要占住那几个关卡。派武力最高的人守住。然后其余的开始进攻其他城池。在我最快的时候,当武将10级的时候,我已经拥有了15坐城池,80个武将。当然这其中,我没管什么武将的兵器啊什么的。内政的时候也是走学最多技能的路线。其他的什么神仙啊,老虎啊!我基本不管,我主要就是占地盘。在我22级的时候,就只有日本没有统一了。然后把自创的武将和关羽啊张飞,赵云这些人直接去进攻。同时派重兵守住各个港口,内政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运输兵力。运到里你作战部队最近的城池。打不下来的马上回城池补给然后又立刻进攻。差不多一个小时就能全部统一。在出生地的选择上,我一般会选择在中原,先打曹操,在打附近的小势力。西南方向势力比较若,在20个武将的时候一定要派兵力去占城池,发掘人才。然后取成都。破马腾,转而收复北方和东北方。至于江南孙权,我一般等把上面的全部统一了然后再去统一。不信你们试试,非常可以哦。

2. 《三国群英传》内政系统改进建议

内政的分类,首先分为行动回合和内政回合,行动回合虽然不能对内政进行具体的操作但我们可以把他看作是内政的执行阶段,在行动回合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内政是以即时行态进行着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更换执行者,具体分为太守,开发,搜索,筑城,治安,征兵,训练,那么我们应该派什么样的人来执行这些内政指令呢?游戏中又以什么标准来决定执行力的高低呢?拿开发来实验一下,我们看到首先出现的数字是执行率其参考标准是武力和智力,我现在选择智力132的诸葛亮其执行率是26(这真令人汗颜)为什么那么低?难道是因为一个人?那么我们来组队吧,我把智力68袁方+智力48臧霸+智力52胡班这3个低智商的家伙组成一队来看看效果..什么?执行率升到了33!!口胡..台湾人彻底贯彻了3个臭皮匠气死1个诸葛亮的思想....这样看来我何必去花心思去找诸葛亮呢?好吧就算人多力量大是合理的,但是这诸葛亮那么高的智商才33的执行率也未免太低了吧,就算《三国群英传》是一个“卖肉”(武将超多)的游戏但光内政就要占去那么多的人口,要我拿什么去抢钱,抢粮,抢娘们啊~~~~一个以战斗为主的游戏其内政不应该成为玩家的负担。修改方案:按照个人能力大幅提高执行率,如果你武将太多闲得慌没事组队吧,让我们拥有更强大的内政效果。

3. 《三国群英传》武将技以及战场上的作用

武将技分为文武两大派系,文官以冲阵,辅助为主,武将以近战,杀敌为主,另外还有通过武器熟练度习得的必杀技。先指出武将技最大的不爽之处,就是双方无法同时发动必须等一套完整的技能发动完毕才能发动下一个,更可恨的是如果一方连续发动2-3个技能那么另一方也只能看着干着急,因为这个系统有个排序功能,也就是谁先提出谁先发动的规则,有时完全可以靠这个封住对方的技能活活屈死...修改方案:允许技能随发随动,不必等待,我说都做到7代了,这点还做不到吗?大家想象一下火箭连弩对射的场面,那样的视觉冲击是多么强烈!或者我们还可以看到辅助技能呢大对决那玩起来就更加惊心动魄了,如:封技-反制,加速-减速,伤害-补血等等~~~~~~~~下一个是经典的冲阵系统,这是一个创新的特色,虽然可玩度很高,但是其属于单挑,成败直接判定一支队伍的胜负,所以成功激发的几率并不高,所以其魅力大打折扣,好在冲阵也是可以用在一般战斗中的,在战前安排各种冲阵部队或防御工事往往可以给战事带来很大的转机。修改方案:如果冲阵对决让PC也能主动提出的话那就更好玩了,另外像关卡这样的地方是不是强制攻城方要进行一次冲阵对决呢,这样是不是能加强一下关卡的重要性呢。

4. 《三国群英传》装备系统改进建议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三国群英传》中的装备是很多的,各种武器分剑,大刀,枪,弓,扇,另外还有各种坐骑,外加一个赋助道具(虽然只能装备一个但是种类更是多得让人无从选择)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好像装备系统非常完善的,但实际上《三国群英传》同样存在一种特性,那就是台湾人做的游戏里有太多的东西是无用的,比如仙剑系列的各种蛊毒,没有人会对秒少的杂兵用但对BOSS又是无效的......关于这点我重点来说问题突出的道具《三国群英传》的道具又分为技能书,属性道具,消费道具和合成材料,技能书就是让武将暂时学会文官的某种技能或者反之,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之后我就会说到《三国群英传》的技能设计是多么的烂,所以单单只是学会别系的其中1个技能是多么的没有必要,那么这一大堆技能书有多少存在的价值呢?修改方案:技能书改外消费道具,使用后让武将永久掌握这种技能!并成为稀有道具下面来说属性道具,如果说让仅有的一个装备栏来装备增加某种属性的道具,那么我认为其增加的属性决对有必要让武将的能力有一个小幅度的提升,不然这有存在的必要吗?可事实是,这些属性道具能提供的加成效果实在是少的可怜,可以用无视来形容,真正可以看得上眼的那些却对武将的等级要求颇高,当你的武将装备上去后你惊喜的发现你的陪养对象有了一点点的改变,但同时也发现,这已经是游戏里最好的了。以后我还会说到属性对武将的作用,那时你们就知道某样属性+10到底有多大的作用。修改方案:1让属性加成大幅提高,2改为消费道具大幅降低多能增加的量,并成为珍贵道具。接下来是消费道具,消费道具有以下几种功能:1让武将学会一种阵型 2让武将学会一个兵种 3提高武将的忠诚度 这里我想说的是做得中规中矩,如果加上上面我说的那些可能就更完美了!修改方案:增加珍贵和稀有道具包括特殊兵种和阵法。最后来说说合成材料,做为近期出现在合成系统我认为其创意是好的,可是台湾人又只做了一半功....一个弱到不行的合成配方,其材料居然难搞无比,到了游戏中后期,基本上合成材料都能买到了,这时我惊奇的发现这些材料用来合成真的太浪费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来打个比方,1块XX石加某武器合出新武器武力+16体力+10,但是这块XX石其本身是可以装备的所提供的属性加成为武力+35体力+50,那么这种情况大家会怎么选择呢??修改方案:合成材料不能被装备当然也没有属性加成,按配方的等级来决定材料的获取难度。好了,我们终于可以回来说一下武器和马了这2个就放一起来说吧,我最大的不满也就是其所提供的能力加成武将加武力,智将加智力,文武全材就2种一起加,如果这样设定那么《三国群英传》的武器系统就可以说是完美了,但是台湾人又只做好了一半......武器分类很好,每种武器都有个专门的造形在游戏里表现出来这很好,但是谁规定文官就一定要拿扇子了??游戏里能加智的基本上就只有扇了,而且加的又那么的少,某剑某枪也加那就加得更少了,明显的重武轻文!好吧打仗靠武力,那么你给我多加点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群英传7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群英传7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