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热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孙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孙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吴主孙皓是为什么投降晋军的?这其中有什么故事?
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国家快要沦陷了,还不如趁早投降,能够留自己的小命。故事就是晋军,大力讨伐吴国。再加上当时的将军不作为,所以攻入了皇宫。
晋武帝司马炎志在统一天下,为此做了十年的准备,终于在天纪三年(279年)起兵二十万,兵分六路大举伐吴。吴国坚持抵抗了一年之后,穷途末路的孙皓最终听从胡冲的建议,仿效刘禅的做法,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衔壁牵羊率领太子孙瑾等二十一人向西晋伐吴主帅王叡投降,吴国至此宣告灭亡。孙皓投降后,还写了不少的劝降书给臣僚们,叫他们放弃抵抗,等待晋军接手,这一举动让王叡大受感动,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孙皓自知国亡在即,与其做无谓的抵抗,不如顺应时势,也能给自己留条后路。
后来,孙皓被送往洛阳后,得到了晋武帝司马炎的接见,被赐号为归命侯,有“顺应天命,归顺投降”之意。然而孙皓在洛阳过得远不如同样归降的蜀汉后主刘禅(降魏入晋),不仅待遇不能和刘禅比,甚至在去世后,也没有得到西晋王朝的哀祭,连谥号都没有。据史书记载,孙皓投降西晋后,“进给衣服车乘,田三十顷,岁给谷五千斗,钱五十万,舟五百匹,绵五百斤子瑾封中郎,孙封郎中”。这样的亡国之君待遇不可谓不丰厚,但相比刘禅就差了不少。
二、历史上东吴后主孙皓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都有什么成就?
他其实也算是一代比较好的君主,比如他平定了孙权侄子的叛乱,并且和蜀国合作,将魏国溃败。
孙皓的成就:稳定局势、收复交州
抛开个人道德不论,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一个政权的统治者,小编更愿意用功和过来评价孙皓。首先说说孙皓做出的贡献。与刘禅相似,孙皓在即位的时候,也是风雨飘摇的环境。要不然濮阳兴和张布也不会无视孙休的遗命,一定要选择孙皓这个年长的君主。当时东吴的重要盟友蜀汉刚刚被曹魏(当时司马氏还没篡魏)消灭,荆州、交州都出现了不同规模的叛乱,尤其是交州,南部地区几乎完全失控。在这样一个危险的境地,孙皓在即位初期,发布善政、体恤臣民、放开官仓接济贫民,又放出宫中宫女分配给光棍,宫苑中珍禽走兽全部释放出去,完全是一个明君的形象。另外孙皓也不是一个愣头青,他积极回应北方的拉拢,维持表面的和平。通过这些举措,至少在即位初期,孙皓稳定住了东吴的形势。
孙皓还有一个军事上的成就,就是收复交州。交州的叛乱始于孙休时期,虽然对东吴政治中心的威胁有限,但多多少少还是牵制了东吴的精力。整个交州的叛乱持续了八年之久,交州叛军接受西晋的支持,长期与东吴对抗。在东吴建衡三年(即公元271年),东吴将领陶璜等人终于成功镇压叛军,将西晋名义上控制的交州重新归入东吴的版图。这算是孙皓统治时期最大的功绩。
孙皓的过失:耗费民力、失去人心
与孙皓的成就相比,孙皓的过失更加深入人心。还是忽略道德层面,仅从利益出发,孙皓有两个明显的过失——耗费民力、失去人心。首先是耗费民力。在即位初期的孙皓确实是一种明君的形象,不过后来就变得奢靡起来。比如听信岑昬大兴土木,修建宫室,这一点曹叡也一样,也被记载到《三国志》中。仅从这一点上,陈寿对曹叡、孙皓是一视同仁的。孙皓在即位初期将宫女放出去,但并不代表不补充。按史料记载,孙皓的后宫佳丽足有数千人之多。而且孙皓玩得还特别花,他令宫中工人制作华燧、步摇等金制首饰,令宫女佩戴后进行相扑为乐,早上刚制作好晚上就毁掉,然后再领工人重新制作。工人从中中饱私囊,久而久之府库空虚。
除了作乐以外,因为政治原因的消耗也很大。比如孙皓听说望气者的"武昌有王气"之类的话就迁都武昌,不仅要重新修建宫室(孙权的武昌宫已经拆毁了),还需要扬州军民逆流而上输送物资,消耗极大;再比如孙皓因听信谶语就大举发兵北伐,甚至带上自己的三千佳丽,让士兵困苦不堪,结果半途而废。
奢靡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人心的流失。从孙皓的所作所为来看,他无疑是一个暴君。小编不独指濮阳兴、张布之死,冤死于孙皓之手的东吴人物比比皆是。有些是处于政治原因,比如万彧、留平、朱太后、孙奋、孙奉以及孙休长子、次子等人,但是还有一些人被杀就是极为荒唐的情况。比如孙皓爱妾派人劫掠百姓,被孙皓宠臣陈声绳之以法,孙皓不但不责备爱妾,反而用烧红的锯子杀死陈声震慑百官。正因为孙皓的残暴之举,导致东吴人心惶惶,因畏惧征召投敌的人物也非常多。最典型的大概是西陵督步阐的叛变,才引发了陆抗与羊祜的"西陵之战"。
孙皓作为亡国之君,他受到作为晋臣的陈寿的春秋笔法以及后世的批评,这种想法自然是合理的。然而正如小编在段首所说的那样,因为这样一个猜测性质的原因而否定《三国志》的描述,也实在是因噎废食。
现有的包括裴松之引注内容的《三国志》中,记载亡国之君可不仅只有孙皓,刘禅包括曹芳、曹髦、曹奂这三个傀儡皇帝都可以说是亡国之君,但这些人都没有如孙皓一样的恶劣行径,刘禅甚至还得到一个"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的评价。至于李仁的应对,也是很常见的旧臣对旧主的回护。李密评价刘禅为齐桓公,大概也没有多少人真的认为刘禅的成就可以和齐桓公并列。
孙皓作为东吴的统治者,他在早期确实稳定了东吴的局面,除掉张布、濮阳兴加强控制,但他的过失远远超过他的成就。因为孙皓的暴政导致东吴人心流失,国库空虚,外镇遇征召则纷纷投敌;军队遇强敌则一哄而散。孙皓的罪行清晰、详细记载在史料上,也导致东吴的衰弱。所以小编认为为孙皓翻案是不合理且不恰当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孙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孙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