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热点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以诗经中的典故取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以诗经中的典故取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诗经典故?
《诗经》中的典故:
甘棠遗爱:
这个故事出自《诗经》甘棠,这首稍微有点争议的诗。有的说《甘棠》是在赞美召公,有的则是讽刺之作。我们暂且认为是在赞美召公。周武王灭了商,建立了周朝,死后,将皇位传给了周成王。幸好有两位贤臣辅助着周成王,一位是周公,一位是召公。召公配合着周公做呕心沥血的工作,也作出了一番政绩,深受百姓爱戴,所以百姓称召公为召伯。一次召伯巡行到乡邑,为了不打扰百姓,就在一棵甘棠树下,处理民间事务,实施爱民政策。他走了之后,百姓为了纪念他,叮嘱后人好好爱惜这棵树。所以这个成语是指对离去之人的怀念或者用来赞扬辞职官员的政绩。
振鹭于飞:
振鹭于飞出自于《诗经》的《振鹭》。白鹭成群的飞在西边的水泽里,我客人也有着这样高洁的容仪。在那个国里,没有人厌恶他,在这里,也没有人厌弃他。早上与傍晚都很勤勉,这美誉将永远传扬天下。一群白鹭排云上,冲上青霄。在西边泽畔恣意飞翔。嘉宾们都来参加祭祀,穿着一身白色衣服,就好像溪边的白鹭。作者被这一袭洁白羽翼、振翅冲天、在水泽上翱翔以及盘桓在天空翱翔的姿态所震撼人心,喜爱之情马上溢于言表。于是就有了《振鹭》这首诗篇。振鹭于飞后来形容俊美仪容的贤士,或者称赞有风度的贤士。
诗经中的纯熙典故?
“纯熙”一词原本出自《诗经·周颂·酌》中的一句:“于铄王师,遵养时晦,时纯熙矣,是用大介”。
这是叙述武王伐纣的《大武》乐歌之一,是歌颂武王的功绩,纯有宏伟无比的含义,“熙”乃明朗国运,天降洪福,蕴藏有横扫狼烟的气势,时因屈膝求和的南宋朝廷唯恐用此年号会激怒金国而遂改“淳熙”,言欲致“淳化”“雍熙”之美,偏安知足矣!
根据文献记载推算,从乾道癸巳冬至宣天下改元纯熙起,到甲辰日重改年号“淳熙”止,前后历时共六天,其年号使用之短暂,堪称中国历史之最。
嘉言懿行怀瑾握瑜典故是诗经里的吗?
《诗经》中并没有出现“嘉言懿行,怀柔以德,抱瑾握瑜”的句子。这个词语组合出自《汉书·艺文志》中的《典论》一篇。该文指“典”即古代经典、典籍,“典论”即讲授及评论典籍的文章。这个词语组合后来成为中国古代一种美德的代名词,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得体、典雅高尚。
男取楚辞,女取诗经的原因?
原因:诗经里面的诗词适合给女孩子取名字,楚辞里面的诗词适合给男孩子取名字,论语适合取文气的名字,周易适合取勇武的名字。现代人如果取名,能实施这种依据和标准,就显得很有文化色彩和寓意。
由来:取名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指的是取名字的依据和标准。是学习古人引经据典取名字的方法。
诗经取名:巧颜、嘉卉、雅南等,楚辞取名:伯庸、正则、灵均、正则等。
扩展资料: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楚辞》: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
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到此结束,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以诗经中的典故取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以诗经中的典故取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