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热点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考答题卡被调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高考答题卡被调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看待河南四个考生高考答题卡“被调包”事件?
谢邀!!凭我上世纪二十年中学教龄的直觉,这是几个孩子在撒谎!家长护犊心切!我不担心当地有关部门是否会公平处理此事,担心的是这几个孩子是否能在心理上承受自己闹出来的压力而走极端!
河南省四名高考考生高考答题卡疑遭调包,你怎么看待这个事件?
感谢邀请。
如果真如河南省官方回复,答题卡没有被掉包,最大的可能是,考生迫于心理压力,对家长说自己估分与实际考分差距太大,家长利用手中权力,查分,查卷。看到答题卡后,即便是自己的,也不好下台了,急需蒙家长。所以,此事件,要查个水落石出,唯一的切入点就在考生本人。
平时成绩好不代表高考就能考出好成绩,高考发挥失常的考生多如牛毛,要不然也不会有复读班存在了。
估分也不能代表真实水平,既然答题完成了,考生肯定以为自己都是对的,除非没答的部分。
至于答题卡上出现的种种迹象,也可以解释的比如名字写错,这个考生平时是否有曾用名?是否身份证姓名跟曾用名不一致?
其他的,就等河南省招办、公安调查结果来解答吧!
两三百分太低了,这水平也就是平时不上课的人才考的这么低,我高中三年基本没学习过,高考都有三百多分,只要平时稍微认真点都不可能这么低,特别是那个理综64分的,这绝对不可能,平均一科才21分,这不是开玩笑吗,这里面绝对有问题
感觉这个比较可行// 数学32,如果真是六百多分,数学至少132,只需要公开重新测试一遍数学就行了,数学是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出效果的,32和132绝对不是一个级别的选手,一测就知道孩子的真实水到底是600级别的还是200级别的!一门就可以定生死!
首先大家可以做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找一个有条形码的商品盒,先扫一下,然后把条形码下面一排数字剪掉再扫一次,前后两次扫出来的信息变没变呢?
这是这次事件最大的疑点。人工写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可以改,但是这个条形码上面的信息怎么改呢?还有前面有位网友说的各个省的考生地区代号也就是考生号前面那四个数字,开头的18是年份代表2018高考,接下来两位数代表省份,河南全省都是41跟你们的身份证开头两位数一样。
最后就是这些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能考600分学业水平测试正常的应该一半A,学文科的物化生可能C,学理科的政史地可能C。还有字迹问题,只要前面的条形码扫出来是你的信息这字迹就是你自己的。
这是我的观点。
掉包,几科掉同一个人的包,作文也掉包了,简直就是滑稽搞笑,就好比请个江洋大盗只为偷邻居家几只鸡。有这种能量的人家还得督促自己孩子照着这几个娃的笔迹练字?没见过大学直接转进来上学的么!
河南高考答题卡调包事件后,我们该如何评价处理?应该反思什么?
最需要反思的是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信任崩溃”。
这个信任崩溃大面积弥漫到社会各个层面:官民之间,医患之间,师生之间,富人与穷人之间……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高度割裂,相互戒备。
在这种大范围的信任崩溃背景下,诸多匪夷所思的事件层出不穷:坐火车坐地铁要经历重重检察关卡;进京需要“进京证”;去天安门要搜身搜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要金属探测仪搜身;进政府部门要查身份证;小学幼儿园保安要“全副武装”;大学生动不动就会被要求签署责任自负保证书;手术前患者要求签署知情并医疗责任意外豁免书;众筹要提防被骗;存钱要提防老板卷钱跑路;扶跌倒老人需要提防被讹……
在信任崩溃的大背景之下,本不该成为“新闻”、“事件”的变成了沸沸扬扬的“新闻事件”。
而更可怕的是,我们国人对这一切已“安然若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现在正在西欧旅游,触手可及的案例处处对比出:我们国内社会的信任体系有多脆弱!
火车站、地铁站基本不设立人工检票处、安检,上火车处一般设立机器检票箱,由乘客自行检票,完全依靠乘客自觉。(火车站防止逃票,或不检票重复使用车票的措施仅仅是不定时一年10%的抽查几率)市政府机关不设围墙,大门完全向民众敞开;上闻名遐迩的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安检仅仅是让乘客打开包看一下;很多地方过马路汽车会主动给行人让路,你不必抢行或担心汽车会“横路杀出”;去医院你不必担心“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医生不会给你滥开处方;你不需要担心学校老师对孩子的变相体罚……
记得美国校园枪击案发生的时候,看到的一个评论:美国这个国家最牛的地方在于:公民持枪合法,枪击案居然仍然可以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而西欧国家瑞士,人均持枪率超过美国,居然几无恶性群体性枪杀案件。
正常良性的社会体系应该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与人之间充满正向反馈和“互利”的社会。而现在却变成了“人人害我,我害人人”的“互害”社会:相互割裂、相互提防、相互戒备、相互残害。
信任崩溃的“互害”社会,其实已经“病入膏肓”,那么,病灶在哪里呢?这就是另外一个让人无力又无奈的问题了!
该事件如果是学生说谎,那他们的爸妈该好好管教管教了。一般参加高考都有十八九岁的年龄了。都成人了还不知道事情轻重?随便撒个谎来圆自己以前的谎言,做父母的也该醒醒了。河南考生试卷调包案如果真是学生谎言引发,这四个孩子应该到少管所去呆段时间。父母过于溺爱或少于管理,让干警们给他们清清脑子,自己承担谎言的责任。如果是真的调包又当别论。
到此结束,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考答题卡被调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考答题卡被调包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