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dzikao.com

王星拱的人物生平(王星拱的学术贡献)【《科学概论》王星拱的学术贡献了3个相关核心问题解答】

[导读] 大家好,今天小热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王星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王星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王星拱的人物生平 王星拱的学术贡献

王星拱的人物生平(王星拱的学术贡献)【《科学概论》王星拱的学术贡献了3个相关核心问题解答】

大家好,今天小热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王星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王星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王星拱的人物生平
  2. 王星拱的学术贡献
  3. 科学概论内容简介

一、王星拱的人物生平

早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科学技术学院。在英国留学期间,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清进步运动,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欧洲支部。1916年获硕士学位回国,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在《新青年》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宣传科学知识,反对宗教迷信。1925年科学与玄学论战中,主张科学万能。1929年任省立安徽大学校长。后又与王世杰、李四光等一起负责筹建国立武汉大学,任国立武汉大学化学系首任系主任。1933年5月出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后因得罪战时教育部长陈立夫,1945年7月,王星拱调任中山大学校长。1948年3月,他辞职回到安庆。其间,国民党当局屡次催逼他飞赴台湾,他都不予理睬。1949年10月8日,王星拱在上海病逝,终年61岁。在上海的300多名武大校友不约而同地聚会哀悼;陈毅市长送来了一幅挽联,上书:“一代完人。”遗体后被运回老家,与其妻叶玉芝的遗体合葬于故里。

二、王星拱的学术贡献

他既是一位自然科学家,又是一位哲学家。 他在哲学上否认宇宙间有超自然主宰力量,但认为外部物质世界与主观的“精神的我”不痛分开(《科学概论》)。认为科学的构造应以宇宙现象中的因果律为基础,但又认为因果关系只能凭直觉获得。肯定一切事物可知,人的认识是从未知到已知的演进过程,科学可以解决人生观等问题。著作有《科学概论》、《科学与人生观》、《什么是科学方法》、《哲学方法与科学方法》等。

三、科学概论内容简介

《科学概论》深入探讨了自严复以来中国科学主义发展的历程,特别是科学与玄学论战中涉及的主要哲学问题。作者王星拱在书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与深入探讨,从而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科学宇宙论体系。这一体系不仅体现了科学与哲学的融合,还揭示了宇宙运行的深层规律,为科学与哲学的对话提供了新的视角。

《科学概论》通过详尽分析科学与玄学的分歧与融合,提出了对科学主义的重新审视。作者在书中深入探讨了科学方法论、科学知识的局限性以及科学与非科学问题的界限,这些问题的讨论为科学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同时,《科学概论》还关注了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强调了科学知识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构建科学宇宙论体系的过程中,《科学概论》将科学的逻辑推理与哲学的思辨智慧相结合,旨在揭示宇宙的本质特征。这一体系不仅涵盖了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领域,还涉及了宇宙起源、物质结构、生命起源等核心问题。通过整合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与传统哲学的深邃思想,作者构建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科学宇宙观,为理解宇宙的复杂性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

《科学概论》在探讨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时,不仅关注了理论层面的思考,还注重了实践意义的讨论。作者通过对科学方法的深入剖析,提出了科学实践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了科学在促进社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此外,《科学概论》还探讨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呼吁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科学人才,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总之,《科学概论》通过对其它哲学问题的重新思考与探讨,构建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科学宇宙论体系,为科学与哲学的融合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这一工作不仅丰富了科学哲学的研究领域,也为理解宇宙的奥秘、推动科学与人文的对话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王星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王星拱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