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热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尚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尚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典籍中的中国尚书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
西汉学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书》为今文《尚书》,西汉鲁恭王刘余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的另一部《尚书》,为古文《尚书》。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以及伪《古文尚书》25篇 。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儒家研习之基本书籍。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时代的书,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是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二、尚书的作者和朝代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其作者为先秦诸子,包括孔子、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人物。《尚书》记载了虞、夏商、周的历史,真实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天文、地理、哲学思想、教育、刑法和典章制度等,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珍贵史料。
《尚书》的历史记载范围上起传说中的尧虞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历史约1500多年。它的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军臣谈话记录,由此可以推断作者很可能是史官。《尚书》用散文写成,按朝代编排,分成《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它大致有四种体式:一是“典”,主要记载当时的典章制度;二是“训诰”,包括君臣之间、大臣之间的谈话和祭神的祷告辞;三是“誓”,记录了君王和诸侯的誓众辞;四是“命”,记载了帝王任命官员、赏赐诸侯的册命。《尚书》使用的语言、词汇比较古老,因而较难读懂。
流传至今的《尚书》包括《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两部分。《今文尚书》共二十八篇,《古文尚书》共二十五篇。从唐代以来,人们把《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混编在一起。后来经过明、清两代的一些学者考证、辨析,确认相传由汉代孔安国传下来的二十五篇《古文尚书》和孔安国写的《尚书传》是伪造的,因此被称为《伪古文尚书》和《尚书伪孔传》。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已成为定论。
三、周易尚书属于什么
《周易》和《尚书》都属于“五经”。五经是儒家经典中的五部重要著作,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周易》,也被称为《易经》,是一部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占卜的书,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反映了古代哲学思想和世界观。
而《尚书》则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汇编,它记录了虞、夏、商、周各朝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事迹。《尚书》被尊为儒家经典,不仅因为它记录了古代历史事件,更因为它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念和道德观念。
总的来说,《周易》和《尚书》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四、尚书是怎么来的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也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的成书相传与孔子有关,尽管有些篇目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年,《尚书》共存29篇,因其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被称为《今文尚书》。另外,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比《今文尚书》多16篇)以及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25篇)也曾流传。目前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
《尚书》中包含了许多修身养性的名言佳句,道尽人生哲理。例如:
1.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周书·旅獒》意味着戏弄他人会导致丧失道德,沉迷于玩赏则会失去志向。
2.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周书·旅獒》表达了堆砌九仞高山,即使仅缺一筐土也无法完成,努力可能因一点失误而功亏一篑。
3. “作新民。”——《尚书·康诰》鼓励振奋人民,使之能够自我更新。
4. “有容,德乃大。”——《尚书·周书·君陈》指出包容是德行广大的体现。
5. “德惟治,否德乱。”——《尚书·商书·太甲下》说明只有推行德政,天下才能安定;缺乏道德,则会导致天下大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尚书 (中国古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尚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尚书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