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dzikao.com

居敬【《论语》中的“居敬行简”是什么意思?】

[导读] 大家好,今天小热点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居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居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居敬持志是什么意思? 居敬持志既是朱熹道德修养

居敬【《论语》中的“居敬行简”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小热点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居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居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居敬持志是什么意思?

居敬持志既是朱熹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他最重要的读书法。他指出,“读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大凡学者须是收拾此心,令专静纯一,日用动静间,都无驰走散乱,方始看得文字精审。”

所谓“持志”是要坚定志向。朱熹说:“立志不定,如何读书?”

要立定学圣贤之道、修身复性的志向,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居敬穷理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朱熹论教学方法时,有一个“居敬穷理”。“居”是居住的居,在这里是指确定和持守一种状态,也是修心养性的一种功夫。“居敬穷理”的“居敬”,就是正心、诚意、存养收敛的功夫;“穷理”是指穷尽物理,是对事物原理的深刻彻底认知。前者是基础和功夫,后者是过程和目的。应该说这种认识方法主要还是一种主观自我反思的方法,不能包罗对于客观外部事物的认识过程。“

冉雍“居敬而行简”的政治主张,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何借鉴意义?

“居敬而行简”语出《论语.雍也》。原文是: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大概意思是:冉雍询问子桑伯子,孔子说:“为人可以,但处事简约。”冉雍说:“立身庄重而处事简约,以此来管理他的民众,不也可以吗?立身简约而处事简约,不是太简约了吗?”孔子说:“你说得对。”

居敬行简意思广博厚重,但仅从重责益行而言,对教师又意义非凡。师者,从事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慎之又慎,谨小慎微,弹尽竭虑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生怕自己些许的懈怠、草率,或者失误,贻误学生的美好青春时光。行事出于本心,责任意识极强,愿意做得更好。做事讲究方法,方法简单而益行,严谨而高效。这关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千秋大业,意义定然深远。

正如人民教育家于漪所说:"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她一个90岁的耄耋老人,60年的教学生涯,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她深爱着学生,痴迷着语文教学。她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她用这样的话语不断地鞭策着自己,也勉励着更多的青年教师。于漪老师:“耄耋仍心系,恩泽及草虫。”的师者操守不正是对居敬行简的最好阐释吗?

师者的任大、任重,在于,它小则关乎千家万户渴望,关乎千万个孩子的前程。大则关乎祖国的明天和民族的未来。为师者必有高德,才不至于辱没师名,从教者必有高才才不至于贻误孩子成长。如若为师者都如冉雍所言人人能“居敬而行简”,则教育兴盛指日可待了。

《论语》中,孔子这样评价冉雍:“雍也可使南面。”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并且师徒二人有这样一番对话: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这三章是孔子对冉雍的评价。冉雍,字仲弓,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生于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弟子,少孔子二十九岁,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早年拜师于孔子,为人敦厚,气度宽宏,与冉耕(伯牛)、冉求(子有)皆在孔门十哲之列,世称“一门三贤”。

孔子对冉雍的德行赞赏有加,尤其充分肯定他的政治才能,说他“可使南面”,即能坐北朝南,有领导才能,这是孔子对学生作出的唯一最高评价。而冉雍却出身寒微,据说他父亲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孔子并没有因此而看不起他,而是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赞扬、鼓励他,说他是“犁牛之子骍且角”。“犁牛”是一种杂毛牛,除了耕田之外,没有其它用途,尤其是在祭天地、拜祖宗等一系列庄严肃穆的典礼中,必须选择一些毛色光亮纯净的牛为牺牲,但这头杂毛牛却生了一头色泽金红、头角峥嵘的俊美小牛,虽然有人不想用它作祭品,但山川之神怎么会舍弃呢?在这里,孔子用犁牛比作冉雍的父亲,用“骍且角”比喻冉雍的政治才能,鼓励他不要因为出身不好而自卑,只要自己有真才实学,别人想不用,神灵也不会答应。

冉雍真得像孔子所说的那样,有“坐北朝南”的政治才能吗?通过师徒二人对子桑伯子的评论,冉雍摆出了自己“居敬而行简”的政治观点。据史料记载,冉雍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他为政的确也做到了“居敬行简”,并主张“以德化民”。但是在季氏“仕三月,是待以礼貌,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复从孔子。居则以处,行则以游,师文终身”。可见,由于冉雍与上层统治者意见不合,一生并没有在政治上大显身手,但他“居敬而行简”政治主张,却给我们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居敬而行简”关键在“敬”和“简”两字上。“敬”就是敬畏,即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简”就是简便、简要,指做事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居敬而行简”要求领导者首先要敬畏自己的岗位,严格要求自己,对于自己作出的每项决策都慎之又慎,不可跟着感觉走,凭自己的主观愿望任意胡为;其次是在执行决策时要态度坚决,严格按制度办事,程序简捷明了,一抓到底。

当今社会,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一种现象,某些单位的规章制度不可谓不全,但制度的执行力差,有时候朝令夕改,令人摸不清头脑。因为制定这些制度的人没有做到“居敬”,许多制度都是单位一把手凭空想像出来的,并没有得到群众的认可,甚至与国家法律、法规相矛盾,同时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也没有做到“行简”,只将将制度挂在墙上,缺乏必要的监督和评价,还有些制度内容庞杂,程序繁琐,缺乏操作性,让人无所适从,从而导致制度执行半途而废。

“居敬而行简”还是教育教学工作应当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作为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尤其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备课的时候,要大量占有资料,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科学选取教学方法,力求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以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消化吸收。

听许多优秀教师的课,我们明显地感到教师讲得到位,学生学得轻松,对于一些复杂问题的处理,教师只须三言两语的简单点拨,学生就会茅塞顿开。不要小看这简单的“三言两语”,也许是这位优秀教师一生对教学工作“居敬”探索的结果。一般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很难做到,他们往往围绕一些问题,反复讲来讲去,学生就是听不明白。

有一次在外地听语文课,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说多少话,然而却顺利地解决了这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还对当堂知识进行了适当的延伸,课堂容量大,效率高。课下我与这位教师交流,问他这节课备了多长时间,他的回答令我出乎意料,他说:“这节课我备了一辈子!”可见,教学工作中是否做到“居敬而行简”,也是区分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的一条重要标准。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个人管见,不当之处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到此结束,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居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居敬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