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热点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大心理规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三大心理规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理解凯恩斯说明经济危机的三大心理规律?
凯恩斯三大心理规律影响着人们的消费与投资:
首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所谓边际消费倾向就是人们新增收入中用于新增消费的的比重。此项比重递减,也就是说,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人们的消费增加不会比收入增加得快一些。人们把收入中的更大比例作为财富存起来。因此,人们越富裕,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由于人们的消费跟不上收入的增长,就会有一部分产品卖不出去,社会生产无法保持平衡。
其次,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资本的边际效率是指新增一个单位的投资所带来的新增利润。因此开始投资时,总是投资于资本回报比较高的项目,随后的投资,其回报率相对降低,以此往下,预期投资的汇报率就会下降。并且,投资者的心理很容易对未来产生悲观情绪,这也会使投资者趋于消极,使资本的边际效率下降。这样一来,投资需求不足,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平衡。
第三,流动性偏好。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对持有现金爱好。人们心理上偏好现金,是因为三个动机:1.交易动机。为了应付日常开支,人们需要保留部分现金在手上;2.谨慎动机。为了应急,防止意外,人们也会留有部分现金;3.投机动机。即人们为了寻求更大的效益,也需要留有部分现金,以备随时可以调用。
在凯恩斯的逻辑里,资本主义发生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从而生产过剩,爆发危机。
按照凯恩斯的分析,这三大心理规律的存在,使宏观经济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无法得到平衡,其结果就会出现经济危机。要解决经济危机,就需要政府出面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增加全社会的有效需求,抵消三大心理规律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
心理发展的规律?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指的是连续性、阶段性、共同性、特殊性、稳定性和可变性。
连续性和阶段性:人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一些不同的心理特征,随着心理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连续不断的发展,经验型的逻辑思维逐渐被理论型的思维所取代;共同性和特殊性: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都表现为一定的普遍性或相似性,不同的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可以在某种范围和幅度上给心理发展以影响,但绝不能打破这种共同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人的心理发展一般是比较稳定的,即心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系统性,在正常情况下,一般都不会越过某个发展阶段或者任意改变其发展顺序。
人的心理发展规律主要包括:
1、顺序性,反映机体的成熟过程。
2、阶段性,反映出一些新的生理与心理变化的典型特点。
3、差异性,体现在发展水平、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
4、不均衡性,发展速度不均衡。
5、互补性。
传播心理学规律?
传播心理学是20世纪40年代前后在 美国首先兴起和发展起来的。美国实验 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Hovland,C.I., 1912一1961)和美籍德国心理学家勒 温是传播心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传播 心理学主要研究传播者的心理条件、 信息接受者(受传者或受众)心理、传播渠道(主要包括言语传播渠道和非言语传播渠道)的心理作用以及有效传播策略的选择,等等。
个体心理发展是没有什么规律可循的?
个体心理发展在发展进程、内容、水平等方面又具有千差万别的特殊性,各种特殊性统称为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首先表现在相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同一心理过程或个性特征上的发展速度和程度是不同的。例如,同一年龄的儿童其智力的发展就有早晚及水平的高低之分。
其次,个别儿童某一方面的心理特征会提前表现出来,而另一些儿童可能在这一方面发展较为缓慢。
如有的儿童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相对来说其具体、形象方面的想象力则可能较差。当然,心理发展方面的差异还表现在兴趣、性格等其他的一些方面。
到此结束,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大心理规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大心理规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