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华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心理摆效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心理摆效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通过抽签达到目的是什么社会心理学效应?
通过抽签达到目的是三分之一效应 所谓三分之一效应是个有趣的心理实验,如果有三张票,两张有,一张空白。
虽然中彩率都是一样。前两天是大学生电影节的颁奖闭幕式,晚会上必定是明星云集,大家都想一睹他们的风采。可是我们班仅有两张票,人多票少,只好抽签。班长把签排成一排,让大家抽签,为了以示公平,她让同学先抽,剩下一张才是自己的。大家一个个把签抽走,全是空白,最后,仅剩了第一张和最后一张,两张都写着“有”字,班长这个铁杆的电影迷和倒数第二位同学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票。班长并没有刻意作弊,但却利用了一个小小的心理战术。虽然事后,大家颇有不服,但都是学心理的,看看班长能如此活学活用,倒也无话可说了。班长利用的心理战术在心理学上被称做“三分之一效应”。 拿抽签一事来说,虽然大家觉得每一张签的“中彩率”都差不多,但对第一张和最后一张大家在心里都会有一点儿抗拒,总认为不可能那么巧,两张票只好落在了最后和最前!于是在没有特殊提示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觉得从中间随手抽一张的“获奖率”要大一些,而大家的这一心理恰恰被班长利用。 其实在生活中,“三分之一效应”起作用的地方是很多的。最典型的就是顾客对于店铺的选择。设想在一条商业街上,有一排服务质量相差无几的店铺,你来估摸一下哪一个店铺生意更好一些呢?也许你会认为是第一家,因为它可以截住顾客。实际上,当顾客走进一条商业街的时候,通常是不可能在第一家店铺成交的,他总认为前方有更合适的。那会不会是最后一家呢?通常情况下也不会,因为一旦前方没有了可供选择的店铺,顾客会产生一种后悔心理,觉得前边看过的似乎更好一些。如果这条街是一眼看到头的,通常情况下,分别处于街道两头三分之一位置的店铺更容易被选中。如此看来,第一名未必永远都获胜!明白了三分之一效应的你,快快开动脑筋,让它为你“创利”吧!当一个人时刻想着某件事的时候,这件事往往会发生叫什么效应?
墨菲效应或称墨菲定律。
一、基本内容
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是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上尉工程师。
1949年,他参加美国空军进行的一次实验,测定人体对加速度的承受极限。当时有两种方法可以将加速度测量仪固定在支架上,不可思议的是,竟然有人神差鬼使地把仪器全部安装在错误的位置上。
于是墨菲作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如果做某项工作有多种方法,而其中有一种方法将导致事故,那么一定会有人误用这种方法。
墨菲定律最简单的表达形式是:
“有可能出错的事情,就会出错。”(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会出错的,终将会出错。”(If anything can go wrong,it will.)
关于墨菲定律的一些解读和概述是错误的,混淆了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关系。
墨菲效应(或墨菲定律)的合理概述是:你越担心一件坏事发生,它就越可能发生。
例如,一个男孩把一个铁球放在厨房的架子上,正在炒菜的父亲说:尽快把铁球拿走,铁球滚落会砸碎下面的……”;话未说完,滚落的铁球砸碎了架子下面一个宝贵的瓷坛。
二、破解要点
从哲学的角度来回答:
首先,明确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其次,争取好的可能性,规避坏的可能性。
第三,重视自己的预感,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
到此结束,以上就是小华对于心理摆效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心理摆效应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